幼儿园教师心得 瓶子树的启发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 瓶子树的启发活动反思,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情况分析:
我们班的孩子虽然好动爱玩,但是对手工活动却是具有浓厚的兴趣,每次他们看见我和赵老师拿手工材料、剪刀或是有关于手工的东西,他们都会激动的问:“老师,今天要做什么啊?”如果你的回答是“对啊,我们又要做手工了”之类的,他们别说有多高兴;反之就会表现的十分失落,虽然只是短暂的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发现他们对手工有一种喜爱感。所以在这个学期,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在日常活动中经常组织他们进行手工活动,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也是费尽心思,甚至加入了许多游戏情景等形式,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我们因曲解某些理念而出现不适宜的指导行为,值得我们深思,针对我在手工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
观察一:
在一次特色活动《瓶子树》制作活动中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费尽心思,加入过多的游戏情景。幼儿观看戴上小丑头饰的老师表演魔术 “七彩花瓶”。老师拿出被抛弃的塑料瓶(事先给瓶画上伤心的样子),把它放进魔术箱,让幼儿一起倒数1—10,当数完“1”时,老师便把另一只装饰好的塑料瓶从魔术箱里 “变”出来,刹那间,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只漂亮的七彩花瓶,幼儿都兴奋地欢呼雀跃起来了。因势利导,让幼儿说一说制作瓶子树的材料塑料瓶、橡皮泥示范制作一只七彩花瓶。
分析及措施:
我通过一个游戏情节贯穿始终,并用小班幼儿喜欢的口吻引导幼儿操作,虽然这个游戏情景符合小班年龄段,能让小班孩子很快参与到活动中,但是我发现情景化语言设计过多而且过于牵强,孩子从头到尾都是在我设定好的思路下被动学习的,根本没有体现幼儿的自主探索的观点,就算是手工能力较强的幼儿也被我设好的圈完全套了起来,失去了创想的空间,小班幼儿完全可以在自主观察、玩泥的体验中学会这些简单的技能。
观察二:
我在组织特色活动中活动教师示范操作完成后给幼儿分发像皮泥、各色瓶子后,对孩子们说:“请你们用漂亮的颜色给瓶子粘贴叶子,注意橡皮泥颜色不可以混在一起搓,不要掉到地上去。”等孩子开始操作后,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着他们有没有把橡皮泥混在一起、很少时间去观察孩子的操作,开始他们的兴趣点很高,但不一会儿,可能搓好的橡皮泥不好粘在瓶子上几个孩子开始不耐烦了,在桌子上乱玩橡皮泥,而另外几个孩子显得很犹豫,手里拿着橡皮泥和瓶子,一次又一次地粘贴,就是不知道怎么弄上去,一个不停地说:“我,我,我不会粘。”
分析及措施:
如果是保证材料齐全,幼儿高兴怎么搓就怎么搓,可以材料多样化体现孩子的自主性和个性,那么我认为之前我的这种做法是偏颇的。事实证明,放任自流的结果是幼儿不愿或害怕做地不好。我觉得在这个活动中,我发现那几个孩子的问题——犹豫不敢下手,及时给予有效指导,相信他们能用漂亮的颜色将瓶子装上漂亮的叶子。要是及时对那些显得有顾虑的孩子给予肯定和帮助,那么他们也会顺利完成任务的。
观察三:
再次操作时把各种材料彩纸、皱纹纸、剪刀、固体胶都提供给小朋友引导幼儿尝试采用撕贴 、剪贴等方法将彩纸 、 皱纹纸粘贴在瓶身上做树叶子。老师巡视,帮助手工能力比较差的幼儿,鼓励他们大胆制作,耐心完成作品。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愉悦和成功。
分析及措施:
启发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通过巧妙构思、精心制作,赋予它们新的用途和观赏价值,体验创造的乐趣。鼓励孩子用创作出来的作品布置教室、房间,或者玩游戏,不但能让他们学会创造,还能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环保意识。
观察四:
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完成的作品质量不高,看到有个别幼儿很沮丧没有能完成作品。而我是对他们说:“你真棒,画得不错啊。”除此没有其他的评价。看到有个别幼儿很沮丧没有能完成作品。
分析及措施:
我的评价既与作品内容无关,又没有渗透教学性的指导,显然缺少了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幼儿失去了反思、比较和提升的机会。我想应该运用恰当的评语,如:“你觉得你画得怎么样?”、“你觉得谁画地很好看?”、“你想学习他什么?”等,帮助幼儿发现和学习别人的优点,使孩子得到激励和提高也是很重要的,并不是中间环节才是中心啊!
效果:
我充分考虑了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既能让孩子在每一次手工活动中都有新鲜感,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认知视野,同时也能对他们进行多种操作能力的训练。幼儿通过双手的操作,一方面可以使孩子的小肌肉群、大脑得到有益锻炼,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利用身边废弃物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美化环境,变废为宝。自信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之上。在活动中我过于帮助手工能力较差的幼儿。孩子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有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老师可以给予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而不是包揽全部工作。否则孩子体会不到成功后的满足,从而缺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