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真谛
整理了关于幼儿社会培养论文论文《爱的真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当前我们忧虑的焦点之一,就是我国这一代儿童,特别是独生子女,敬爱之心、友爱之心、同情之心缺乏。这已成为普遍性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教育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过、抵消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现在物质条件也相当丰富,使父母们误以为给孩子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使他们吃穿不愁。包揽他们生活上的一切,使他们少动手、少受累、少受委屈、少难过。也就是在“爱”那么充裕的家庭中反而造成了孩子的任性、易发脾气、只会索取不会付出。他们感觉那是天经地义的。不要说爱祖国、爱集体、爱别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他们也会表现地漠不关心。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主人公就是我们班上的小朋友---函函。记得第一次家访看到他时,他正在“爬书架”,奶奶则在一旁护着,嘴里不停念叨着“小心,别摔了”。父母亲在饭桌前。说到这,大家可能也大致了解了函函的家庭环境:三代同堂,父母亲工作繁忙,奶奶对宝贝孙子关爱有加,关键人物函函是个调皮好动的角色。自那以后我和函函父母就很少有机会碰面。通常都是奶奶接送孩子。奶奶相当准时,可有一天意外地迟到了。奶奶边跑边喘着粗气见了我不停打招呼“不好意思,,今天看病去了。本来算好时间的,可路上塞车,我跑了两站路才赶来的。”接着就对正气乎乎的孙子说“对不起,来晚了,下次注意。”函函委屈地断断续续哭诉“小朋友都回家了,下次不许去看病嘛”不等老师开口,奶奶陪着笑脸拉上孙子往外走“好,一定不去了。。。。。”事情过后,我纳闷:平时对老师恭敬有理的孩子在奶奶这却成了霸王?
直到有一天放学,我正忙着送孩子,一转头看见函函正对奶奶拳打脚踢。奶奶转过脸去,任他为所欲为。我忙跑过去拉开函函,函函却哇哇大哭起来。象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奶奶摇摇头,很无奈地说“我今天出门时,忘带了足球,他就不开心,发脾气。”等函函平静下来,我没多说什么,只是询问奶奶伤到哪里没有。函函见我没搭理他,一溜烟跑了。奶奶就象是遇上了救星般吐出苦水“这孩子就是这样,在家也爱冲我和他爷爷发脾气”嗨。。。。老人的这句话该是包含了多少的无奈和失望,她还能指望下一代什么呢?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爱心,家庭的影响也很重要。连家人都不爱,他还会去爱谁?下面是一份令人痛心的调查“你最喜欢谁”。美国、日本的学生都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父母列在最前面的一、二位。而中国的学生却把父母的位置排列到第10位以后。这的确不能不承认父母对孩子单方面的爱,为孩子所付出的无可比拟的牺牲并没有为孩子们所理解,并没有得到孩子相应的爱这一严酷的事实。爱父母是其他一切爱的情感基础。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儿童对父母的爱。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实施教育。我们应惊醒、应反思、应探索,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要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体会和睦,友爱的气氛
许多宗教信仰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坏事、不吵架、不行骗。
这样的环境使这个圈里的人都很善良。这就是氛围的作用。
家庭氛围中父母、祖父母、亲戚朋友之间关系亲密,相互尊重、关怀、照料。孩子置身于这种和睦融洽的气氛中耳闻目染,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行,与邻里互帮互助,友好相处。对于他人的疾痛、困难,乐于相助。即便遇上不公平、不讲理的邻居,也能心平气和。长此以往,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逐渐学会与人和善相处,就会效仿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总之,在这样和睦、友爱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既会接受爱,又善于给予爱。
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没有长辈,只有同年龄的小朋友。老师一份爱要分给每一个孩子。孩子往往不适应这种情况。同样的玩具,你想要我也想要,争执通常在这时产生。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在家当惯了“小太阳”,他们始终认为“你们应该让我”。老师作为“法官”只有在这时毫不偏袒地告诉他们:学会谦让才能玩。故事、歌曲都成了很好的阵地。唱着“你帮我来我帮你”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孩子:谦让才是爱小朋友的表现。希望小太阳们能互相容忍对方的“光芒”。
目前,社会发展影响了家庭的和睦。为什么这么说呢?赌博、婚外恋使原本充满爱的家庭随之破裂。孩子遭遇了这么大的变故,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健康。他们或者是在棍棒型家庭,或是在放任型家庭。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儿童也会形成爱心的淡薄和残缺,幼儿园应重视这群特殊儿童爱心的培养,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也要引导小朋友对这些特殊的伙伴给予帮助、关心。曾经有过这么一件事,令我重新审视这些孩子。班中有个小年龄的小朋友,刚来时总爱哭,对小朋友也不熟悉,许多自称是哥哥姐姐的孩子拿来玩具,递上餐巾纸,还一个劲地哄着“别哭了,别哭了,妈妈下班就会来了”在一旁看着这幅情景,不免为孩子们这些大人般的关心感到欣慰。可能是孩子在这种友好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帮助弱者的情感,也或者是这群孩子本身就相当乐于助人的,只是以往没有很好表现。
2.培养儿童对师长、父母的尊敬
儿童对师长、父母的尊敬、热爱行为的培养,应从儿童早期对其进行浅显、通俗而又细致的教育开始。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离不开父母、长辈。衣食住行处处都必须有家长的关怀、照顾和帮助。要让孩子在享受的同时也学着做家务、了解长辈们的艰辛。让他们从小就了解家长的工作情况。告诉他们长辈们为了抚养孩子,每天除了工作以外,还要完成大量的家务劳动。不仅要使儿童学会体谅父辈的艰辛,更要培养他们尊敬长辈的情感。千万别让他们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习惯成自然,孩子遇上困难首先想到父母。遇上享受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这是“孝子孝女”的现代版——“孝父孝母”。角色的错位使一个家有些不自然。优越的物质条件与养身有道使现在“三代同堂”甚至“四世同堂”不再稀奇。这种家庭中的孙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