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需要老师去解读
整理了幼儿园艺术类论文《美术,需要老师去解读》,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幼儿的绘画,是我们在艺术教学活动中一直碰到的事情,对于小班幼儿刚开始的绘画能力,部分家长会连连摇头,孩子画出来的画不是乱涂就是乱画。其实,这恰恰就是小班年龄的特征。无需头疼,无需埋怨,要的是对于美术能力的一个坚持、耐心与技巧。
美术技能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发挥创造性。首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积累表象。一个在于比较观察,主要是通过引导幼儿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帮助幼儿把握事物特征。假如一幅图片,你没有认真的去观察,当范图拿下来的那一刻,可以说没有印象去记住的话,能画出那幅好看的画儿吗?另一个在于局部观察,要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某个形象或某个部位,以便幼儿把握表现重点。在一幅图画中,我们一般看到的是画的核心部分,然后,再看周围的背景之类。因此,画画的顺序也是先记主要的,再记次要的。
其次,在幼儿初步尝试中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绘画观察过程中,教师可让幼儿进行初步尝试,而不是急着告诉她们应该怎么样画,教师可以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提示。如在画泡泡过程中,教师可以说:“圆圆的泡泡飞得真高,可不要把它画破了,不然它要掉下来的。”以此提示幼儿控制手臂动作画封闭的圆。这样的效果,幼儿接受起来会更快。
还有,灵活运用各种示范方法提升幼儿绘画技能。在美术活动中,有人认为示范作用大,比不可少;有人认为示范会限制幼儿的创造力,不宜采用。其实,适当的示范还是有必要的,教师的灵活示范能及时提升幼儿的美术技能,帮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当然,有利于提高幼儿美术技能的做法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用心去揣摩,去探索,去研究。教师是一个主宰者,只有认真去观察,我们才能给孩子更多的技巧,才会使孩子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