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设计(3)
生:我发现当时王维在长安,老师你是在一个叫“严州”的地方。
师:你真会动脑筋!还有什么不同吗?
生:我发现王维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想念兄弟的,老师是在自己生日的时候想念母亲的。
生:我发现老师的生日是十一月二十二日。
师:大家发现得真多!愿意把这两首诗再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吗?
生:愿意!
(教师动情地范读一遍,学生再轻轻地朗读。孩子们的声音不由地低沉起来,情绪也渐渐暗淡下来……)
(评析:教师出示一首本人书写的仿古诗,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更打破了“诗”在孩子心里的神秘感,有利于增强“诗”和“学生”的亲和力,激发学生进行“习作”的欲望。同时,教师的仿写诗也给学生的“仿写”提供了一种范本。学生经过多次反复的比较性朗读,更深入地把握诗歌的特点,也更深刻地领悟到穿越亘古时空的人类普遍的淡淡忧愁的离别之情和客居他乡的孤独之感!)
(五)模仿习作,迁移。
师:写诗简单吗?
生(点点头):简单!
师:同学们都是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来到学校学习,你们有的只有9岁,有的只有10岁,一个星期只能回家一次。想不想家哪?(学生不由自主地点头)那你们是什么时候“倍思亲”呢?
生:吃饭的时候。
生:睡觉的时候。
生:放学的时候。
生:过生日的时候。
生:半夜醒来的时候。
……
师:有了这么深刻的感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首诗写得非常感人!
(数分钟后,学生开始交流自己的“作品”)
生:《星期二忆母亲》,独居永兴为学生,每逢睡觉倍思亲。遥知母亲下班时,独自一人回家去。
生:《八月十五日忆春安父亲》,独在学校为学生,每逢傍晚倍思亲。遥知父亲开车时,驾驶室里少一人。
生:《十月十日忆家中妈妈》,身在永兴为书生,每逢夜晚倍思亲。深知妈妈铺床时,枕边忽然少一人。
生:《九月十八日忆母亲》,独在学校无亲人,每逢深夜倍思亲。遥知母亲醒来时,身边实在少一人。
生:《九月三日忆原校朋友》,独在永兴没朋友,每天晚上想朋友。遥知朋友在睡觉,梦里玩时少一人。(该生刚考入我校。笔者注)
生:《星期三早上忆家里母亲》,独在永兴为孤立,每逢早饭倍思亲。遥知母亲烧饭时,烧好早饭少一人。
生:《每逢吃饭倍思儿》,吃饭思伟儿,不知现如何。刹那烧饭时,才知儿没回。(该生叫“施嘉伟”。笔者注)
生:《十月十二日忆家中母亲》,独在永兴为学生,每逢做梦忆思亲。遥知家里有房间,可有一间少一人。
生:《六月一日忆初中哥哥》,独在校里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哥哥在学校,买得玩具少一人。
师:听了你们这么优秀的诗歌,我有一种从心底里流出的感动!星期五,你们把你写的这首诗送给你的父母,就是这星期的回家作业!下课!
(评析: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儿童是书本语言的学习者。阅读教学要千方百计创设适宜儿童进行语言实践的课堂环境,让儿童拥有恰当的语言实践过程。本课的“写”,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古诗后理解感悟的升华和体验活动的外现;另一方面,儿童作为人文精神的感悟者,“写”,更是一种学生从本人寄宿制的特殊生活经历出发的抒情达意的文字表达活动。通过“写”,学生领悟的,是沉沉的生活感悟;学生抒发的,是浓浓的离别相思;学生感恩的,是悠悠的血肉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