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木笛》教案设计(2)
生:是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四、揭开历史,再次感知笛声
1、师: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那是一段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不堪回首又必须铭记的血泪史――
(图片呈现,教师解说词: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沦陷。丧心病狂的侵略者悍然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30万以上的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遭到屠杀,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惨痛的一页,也是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章节。)
2、师:看到这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悲凉、痛苦的)对,你这就是朱丹的心声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次朗读――
屏幕出示: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3、师:真是一段用生命吟唱的如泣如诉的笛声啊!孩子们,以朱丹的艺术才华,演奏欢快的曲目并不难,但有是人性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有精神的!在中华民族奇耻大辱的今天,他又怎么能让自己心爱的木笛流淌出欢快的乐曲呢?
就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对读考场上朱丹和大师的一段对话。我做大师,大家做朱丹。
屏幕出示对话
3、这里,朱丹放弃了什么?(艺术前途!怎样的艺术前途?联系前文第2自然段,可见,他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板书才华)他在坚守什么?为了祖国的尊严,别说是艺术前途,即便是自己的生命,他也会无所畏惧的放弃!
4、此时,你想对朱丹说些什么吗?(朱丹可歌可泣!这就是铭记国耻的有骨气的中国人。)(板书骨气)
五、临近石碑,聆听生命心曲
1、那么,记住这一天的,仅仅是朱丹吗?还有谁?(一群孩子。)画出句子。指名朗读。
2、教师引读:从考场走出来的朱丹泪流满面,他披着满天的雪花,要向为梦想而来的南京作别,却鬼使神差般地来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3、师:你读懂了什么?(孩子多,是自发的,红宝石般的泪。还有一种莹莹光亮,曙色萌动,蓓蕾初绽,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凄美)这些蓓蕾也就是孩子,孩子也就是幼松林,他们就是祖国的――(未来、希望!)
4、师: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孩子们忘记了吗?朱丹忘记了吗?此时的朱丹并不孤独!看到这一切,朱丹心中激情澎湃!他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吹木笛)
师生配乐齐读“笛声悲凉凄切……翩然回旋”
5、师:同学们,这笛声,为何而泣?又向谁倾诉?在请大家提起笔,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两句话。(配乐)
六、总结拓展,铭记爱国之魂
1、师:这如泣如诉的笛声我们听懂了,孩子也听懂了,还有谁也听懂了?(那位的艺术大师。)
教师引读――吹奏完毕――幻灯出示句子。师生分别读。
板书设计:
木笛
才华 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