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2018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采蒲台的苇》教案设计 (3)

2018-02-27 15:47:56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2)妇女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出示句子,指名读。

  (3)“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行动一致)。妇女们递过去的是什么?如果一旦被发现,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但是为了掩护八路军战士,她们甚至做好了牺牲自己孩子的准备。看起来是不经意的动作,却让我们感受到了12个女儿的聪明、勇敢、团结,她们满怀着对敌人的恨,满怀着对干部的爱,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引读句子)。

  (4)师小结:采蒲台的妇女就像苇塘的苇一样坚强、团结,此时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采蒲台的苇,他们团结一心、韧劲十足。

  (5)师:正当妇女们用自己的孩子掩护了带枪的干部,惊险地闯过一关时,一个40多岁的男子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了。面对凶残的敌人,那个男子是如何表现的呢?这部分内容是以对话的形式来推进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①出示句子,师生分角色合作读对话。

  ②师:我们知道在人物对话中,加上适当的表示神态或动作的提示语,人物的形象会更鲜明。然而在这段对话中,没有太多的提示语。轻声再来读读那个男子的话,想想这里为什么采用这种表达方式?

  ③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没有太多的提示语,语言更简洁,节奏紧凑,更能体现那个男子的毫不犹豫、坚定不移。)

  4.白洋淀的英雄故事数不胜数,作者只选择了其中最典型的一个。12个妇女和中年男人,他们都不是八路军战士,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采蒲台人民,然而他们却是真正的英雄,让我们满怀敬意,再来读读讲讲这个故事。

  ①齐读4—11节。

  ②简要复述这个故事。

  5.齐读课文最后两小节。

  师:我们要记住的不仅是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更要记住的是采蒲台的人民和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

  6.交流:为什么说“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呢?

  课后小结

  四、教师小结,复习巩固。

  1. 学了课文,同学们是否明白了,课文写的是英雄的故事,而题目为什么却是“采蒲台的苇”?(作者是借这样的苇来歌颂那些智慧、团结、刚强的人。)

  2.再次出示句子,齐读句子。

  (1)联系课文说说这里的“清白”是什么意思?(苇塘不被敌人的铁蹄践踏。)

  (2)人民的血液保持的仅仅是苇塘的清白吗?

  师:因为白洋淀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与侵略者作不屈的斗争,保卫了家园,也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师总结:白洋淀的英雄人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苇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