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整理了关于2018年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教材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全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并借景抒情。在领会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语言朗朗上口,便于记诵。
诗的前两句讲的是远望庐山和瀑布的景色: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成了紫色的云霞,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似的。后两句既讲了瀑布的样子,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受。飞一样的瀑流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足足有三千尺。把山的高峻陡峭,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尽显无疑。
教学目标
1.感悟诗情,理解古诗内容,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认识1个生字,会写6个字。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生字虽不多,但有几字应提醒学生注意,如:“庐”与“炉”为同音字,注意它们字形的区别,“户”不要写成“卢”;“瀑”字的右边下部分不能写成“水”。
2.朗读指导
在读懂每句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要指导和启发学生,边朗读,边展开想象,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渗透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要注重纠正拿腔作调的朗读。在熟读基础上当堂背诵。
3.阅读教学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把视线移向山壁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见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地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伟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又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的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