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五个关键期(2)
在他们的阅读课里,声量控制是小组竞赛中,很重要的一个项目。小组讨论时用2声量,上台发表时用4声量。声量控制得体,也是透过不断练习才能养成习惯。
除了声量控制,小组讨论的分工合作,也需要老师用心引导。新店国小校长吴淑芳指出,国外文献研究,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经过四人小组的讨论,很难进入六人小组的讨论,所以建议从四人小组讨论开始,而且要让每个学生都轮流发表意见,这样才不会出现有学生在当“客人”的现象。“万一有小孩卡住,老师要助他过关,避免小孩被指责,”吴淑芳提醒。
带领学生小组讨论的要诀在于:跟学生一起定出小组讨论的原则,引导讨论聚焦、深入、提醒学生不抢话、不插话,而且要能照顾到一些比较弱势孩子的需求。老师要尽量给予正面回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第三堂课 创造上台练胆机会
许多人台下一条龙,台上一条虫。上台说话要能自在得体,需要靠大量的练习,上台练的不只是说话技巧,更重要的是锻炼面对大众的胆量、临场应变能力。而且有练,绝对有差。
南投育乐国小老师王文华以他带学生的经验指出,即使乡下孩子只要多说多上台,自信是可以在鼓励里培养出来的。
要让孩子上台练胆的机会其实很多,彭宣璟回忆小学在马来西亚槟城就读英国小学时,每周一都要上台分享一周发生的故事。当时还不太会说英文的彭宣璟,每次遇到要分享,都躲着不敢出来,直到有一次,老师规定他下周一一定要上台报告。那个周末爸爸特别带他去环岛,妈妈特别带他去剪头发,周一来到学校,他很开心的分享这两件事。从此之后,他变得很喜欢周一的分享时间,发现连家里换了一条水管,都可以很有趣的分享给同学听。
在新店国小,从小一到小六,每周三的晨光时间,各班小朋友都要轮流到别班上台说故事练胆。六年训练下来,即使表达有困难的孩子,都不再畏惧上台。
台中明道中学则特别在国一上学期设计了一门“阅读表达课”。在这堂课里,老师既设计问题抢答游戏,鼓励学生发表想法,也会邀请同学上台用心智图画出阅读文本的重点。除了练习抓关键字,学生还要练习表达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联想。
世新大学口语传播系教授游梓翔指出,在美国口语训练都很生活化,各种主题都可以变成上台演讲的题目。例如,要学生上台扮演老师,教大家学会一件事,例如:教大家学会“Facebook怎么用?”
或是出一个跟生活经验相关的演讲题目,例如:“假如你买了一样东西,你想要同学也去买,请你上台讲三分钟,说服你的同学。”
游梓翔说,这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口语表达训练。如果要训练孩子上台辩论,不必辩论太复杂的问题,可以从,“压岁钱要不要交给爸妈?”、“小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好不好?”、“穿校服或不穿校服好?”这类学生会有兴趣的题目开始,让他们从辩论中去了解,看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角度。
游梓翔也提醒,在增加孩子上台经验的同时,还要教导孩子充分准备、专注意念、放松身心的方法,使孩子上台的经验是正面而非负面。因为失败的经验不但无法改善怯场,还会加重这种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