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改掉磨蹭的习惯
我们做事儿总是风风火火,所以总是会感觉孩子动作慢吞吞的。看见孩子那副磨磨蹭蹭的样子就更烦了。我表姐就是个急脾气,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看着我外甥那一慢一慢的模样,就气不打一处来。催他快点快点,就是没有用,最后差点动手打人了。其实家长们总认为孩子磨叽,这就进入了一个误区。在班级的妈妈群里,平时讨论最多的就是孩子做事拖拉的问题。从早上起床、穿衣,到吃饭、做作业,再到晚上洗漱、睡觉,没有一件事情不要催,而且往往要催上好几遍,而其中最让家长头疼的还是做作业拖拉。
孩子拖拉表现各有不同,我们家孩子曾经也有重度拖拉症,今天主要以做作业为例,来讲讲拖拉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首先,孩子做事拖拉,究其原因,还得从学龄前谈起。2-4岁,是孩子建立规则和秩序的敏感期,同时也是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举个例子。明明小时候的例子,我们家上楼需要换拖鞋,每天晚上上楼睡觉前明明都要把他换下来的拖鞋放到从下往上数第三个阶梯右边的第一块地砖上,而且两只鞋子要摆得整整齐齐,不能一前一后歪歪扭扭。那个时候不懂什么敏感期,只知道这熊孩子怎么这么纠结,不就一双鞋子么,随便一放不就行了,反正明早下来还要换。这样想着,所以每每牛牛在这件事情上耗费太多时间,我就要不耐烦,不停地催促,甚至冲着孩子发火,但是这些似乎对孩子都没什么影响,他每天还是照旧要把鞋子摆放整齐,然后才肯上楼。
这个例子里,很明显可以看出,明明那个时候正处于建立规则和秩序、以及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在他的小脑袋里,所有他喜欢的东西都要按照他的规则来摆放,容不得有一丝的混乱。这个时候其实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好时机,可以培养孩子物归原处,以及规律的作息时间和作息地点。而我们家长要做的,不是制止,而应该是耐心等待,否则,会导致敏感期的滞后,这种滞后,会导致孩子做事没有秩序,随心所欲,没有任何时间观念。
那么父母如何引导呢?后来采取了比赛法和规则效应法,通过这两种方法很好的解决了小丫的拖拉问题。
1、比赛法:父母可以与孩子比赛,早上起床时我们会和小丫比赛,看谁穿衣服快、谁洗脸洗手快,同时设计了一张“比赛”表单,每天记录完成的时间。如果有进步,周末的时候就会带孩子去公园玩一天,做一些她喜欢的户外亲子游戏。
2、规则效应:父母可以给拖拉孩子立点规矩,如规定孩子半小时内吃完早餐,超过时间就不让吃了,只能吃中午的午餐;孩子10分钟内洗不完脸,就收走脸盆,并不许看动画片,这样孩子就会快点吃饭、洗脸。
在坚持使用以上方法两周后,就很好解决了小丫上幼儿园迟到的问题,不但不迟到,每天还能提前10分钟到达幼儿园。
放学回来,想几点开始做作业?先做哪门功课?罗列作业事项,选出优先顺序。需要多长时间?估算每门需要的时间,不知道的可以先定一个大概时间,后续再改。
以上,由家长和孩子共同探讨,以孩子意见为主,不切实际的地方家长可以给予建议。试行一周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