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做事情总是拖拉,怎么解决(2)
关键的问题不是你每天叫不叫孩子起床、帮不帮他装书包、帮不帮他检查作业;关键是当孩子迟到被老师批评的时候,你有没有倾听孩子的情绪,接纳他的失败;关键是家长有没有耐心“允许孩子比你慢”;关键是家长有没有富余的能量,当孩子比你“慢”的时候,你还能真诚的给孩子支持和鼓励。
如果你始终觉得夸不出口,那可能提示,你自己所得到的支持和力量太少,就好像你告诉一个妈妈,“你要多鼓励多夸奖孩子!”有哪个妈妈不知道吗?都知道!问题是这个妈妈既要照顾孩子生活、又要管孩子学习、又要做家务、还要工作,哪有精力鼓励孩子?
只有天天嚼“牙”她可能才“活”得下去。这个时候,不需要有人“英明”的告诉这个妈妈:“你要多鼓励你的孩子”。她真正需要的是支持、分担和帮助,需要的是孩子爸出差回来跟妻子说一句:“你真的辛苦了!”。
所以,培养一个好习惯相对容易,而纠正一个习惯却难上加难。虽然赖床只是一个小例子,但是如果要纠正,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比如孩子就是耍赖不起床怎么办、真的迟到了被老师惩罚家长如何反应、偶尔一次早起了怎么夸奖、孩子恐吓说不上学了怎么办等等。
第二种情况:心理问题倾向的磨蹭
每一个磨蹭行为背后都有心理获益,而这种情况的获益则更加麻烦。主要有几种:1、为争取权力磨蹭;2、为吸引关注磨蹭;3、为给父母价值感而磨蹭等等。
你可能已经发现,有的磨蹭是孩子希望摆脱父母的束缚、希望离父母远一点,如青春期叛逆;而有的磨蹭却是希望父母对自己更加关注,希望离自己近一点,如,妈妈刚生了个小弟弟。同样是磨蹭,心理需求是完全相反的,自然也将采取不同的方案。
前两种情况顾名思义比较容易理解,最不解的是第三种,“为给父母价值感而磨蹭”,听起来不可思议。
但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案例:孩子连续三年复读,每次高考前都因大病考试失利;高材生去应聘,每次复试前都因迟到而错过多个高薪岗位;初一学生就开始厌学,天天在家上网玩游戏不出门等等。虽然这些孩子看起来都不一样,但是他们的行为里可能都有些病态的心理获益,而这些获益可能就是在长期不当的家庭互动中形成。
第三种情况:孩子就是慢性子
人格分为气质和性格,气质是先天遗传决定的,性格是后天教养方式决定的。
这种情况最怕的就是一个急性子的妈妈生了一个慢性子的孩子,可以想象,这个孩子的命运将比较“坎坷”,如果家长一直不了解先天气质的知识,那这孩子会一直“磨蹭”下去,无解。
当然,虽然我们整篇谈磨蹭,好像把磨蹭说成是一个“问题”,其实磨蹭是人保护自己的一个方式,我们成年人在碰到困难或不情愿的时候也会磨蹭,只是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一种磨蹭的习惯,那可能就是家长的教养方式在哪里出了问题,需要家长调整教养方法,让孩子学会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方式。
分享结束,希望这个分享能给您带一点收获,从孩子表现出的磨蹭而看到他实质性的原因,针对原因来解决问题,那么磨蹭也就将不再困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