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示儿》教案设计
整理了关于2018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示儿》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谈话导入,理解遗嘱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遗嘱吗?
遗嘱一般都会写些什么内容?
2、我搜集了一些名人的遗嘱,同学们来读一读。
出示鲁迅、孙中山、周恩来的遗嘱,让学生读读
二、读题解题,了解背景
1、教师:同学们,在1210年,有一位85岁的老人,即将离开人世,他也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是一首诗——《示儿》(板书):
2、读题
3、引导说说题意。
○“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4、这位老人是谁?对陆游你知道些什么?
○资料出示:
【陆游身世】
1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簪缨世家,少有才名。
2 孝宗即位,特赐进士出身。
3、乾道二年(1166),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4、四十六岁入蜀,先后入王炎、范成大幕府,襄助军务。
5、六十六岁后遭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5、过渡:85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他什么事都丢开了,惟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诗篇,与世长辞。
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临死之前还要叮嘱儿子呢?请大家读两遍诗后,告诉我。
三、体会诗意,理解情感
1、学生读诗后,全班交流。
2、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
□让学生充分说说诗意。
□相机进行古诗知识点的教学
(1)通假字元,通原;无,通勿。
(2)古今字义不同但,只是。
3、请你大声地再读一读这份遗嘱,你能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是怀着怎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诗的吗?
4、学生读诗,体会作者的感情。
5、全班交流。(悲、悲痛、悲愤、悲悯……)
(1、对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体之下,不能收复的悲痛。
2、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亲自杀敌的悲伤。
3、对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故土的悲愤。
4、对于中原遗民沦为亡国奴,苟且偷生的悲悯。)
出示材料:
【当时社会现实】
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
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入扬州,以扬州作临时都城的宋高宗赵构匆忙逃窜。
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兵再次南侵,扬州沦陷,再次遭劫掠。
6、感受陆游的爱国精神.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材料要点:
○“爱国主义精神,是陆游诗思想内容的核心”。
○陆游作为时代的歌手,理所当然要把抗敌复国作为最重要的主题。
○陆游的爱国情怀终生不渝,他一生中时刻盼望着有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机会,直到临终前仍作绝笔诗《示儿》中谆谆嘱咐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