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教您如何给孩子选择美术兴趣班

艺术的童年 2018-06-10 11:53:5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作者简介:卢萃,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多年生活在北京,目前迁居广州。卢老师一直从事儿童美术课程授课、研发工作,并为300余名儿童美术教师进行过专业培训。卢老师主张在保持儿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引导式的美术教学。通过美术创作,从认知和思维方式的角度提升孩子综合能力,再进一步提高美术水平。

  在国内的教育环境中,美术教育一直作为课外兴趣而存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一些提倡素质教育的家长认识到了美术的重要性,但在为孩子报名学习时,也不清楚究竟什么才是“美术”,应该如何进行美术学习。

  误区 | 以“像”为好

  美术学习最大的误区是以“像”为好。的确有很多优秀的写实艺术作品存在,但这只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不是艺术的全部。人们习惯于用自己熟悉的标准来评判事物,所以,很多人会把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做对照,认为和现实生活不一致的地方就是错误的。这正说明了这部分人缺乏艺术眼界,审美十分具有局限性。

  与以“像”为好相伴的,是追求画面的工整性和用线的准确性。孩子的绘画水平与其年龄相关,随着观察能力、手眼协调能力、逻辑思维等能力的提高,即使没有经过任何美术学习的孩子,绘画的内容表现和工整程度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孩子的能力发展是前提,能力自然发展到这一步,教育才有促进作用。美术教学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有不同的要求,违背儿童生长规律提出的教学要求,无异于揠苗助长。

  由这些错误观念衍生出来的“简笔画教学”、“临摹式教学”现在还被很多家长认为是正统的儿童美术教育方式。简笔画的简洁不是错,错在用成人固化的思维方式禁锢孩子;临摹式教学也错不在临摹。临摹,是绘画基础学习的一个途径,但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专业方向制定临摹课程,不能把临摹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特别是针对学龄前儿童。

  误区 |  美术课=手工课

  还有一些美术课叫手工课或者材料课更贴切,这类课程侧重材料的多样与新颖程度,十分受孩子的欢迎,也的确对孩子有益。但缺少美学规律展现的课程不应叫做美术课。美术课程应该使孩子能够接触到多种美学规律、扩展专业眼界,这才能达到美术学习的最终的目的——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有一类课程会对孩子进行单纯的知识性的灌输。能背诵出三原色、对比色、邻近色这些专业词汇,能认出多少世界名画,这些都无助于审美素养的提高。

  专业素养高的老师,无论使用什么材料、使用多少材料,都能让孩子得到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反之,使用再好的教具,对孩子来说,都只是一节普通的手工课。

  误区 |  美术是一门轻松的学科

  美术是一门动脑重于动手的学科。美术作品从开始到创作完成,需要大量思考、需要专注与坚持,是人的观察能力、逻辑能力、全局控制能力、审美等综合素养共同作用的过程。美术创作带动的这一系列的活动,正是学习能力的养成过程,是走出舒适区、突破自己的过程。美术不是调剂繁重课业的轻松学科,“快乐学习”不会存在于任何一门学科。

  误区 |  儿童绘画即完全自由的表达

  绘画是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儿童绘画具有自发性,他们在创作时,既是探索未知也是展现自我。通过绘画作品,儿童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极具内容冲击力和视觉效果的作品,这是很多艺术家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提倡儿童绘画自由表达的人,也是出于对这种表现人类本真艺术作品的尊重。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增强,他们想表现的内容更多。这时,孩子已不满足于仅仅通过绘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他们对画面的表现力、画面的视觉效果已有了更高的要求,并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作品的认可。这一时期,正是培养孩子观察能力、逻辑能力、全局控制能力、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介入,孩子不能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不能协调多种绘画元素之间的关系,自由作画会出现很多问题:画面没有主题、表现力不强;线条凌乱、色彩搭配违背美学规律等等。这样会导致孩子绘画水平停滞,甚至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很多成年人的绘画水平就停留在了这一阶段。

  错误的绘画指导,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负面影响很大,但不能全盘否定儿童美术指导的重要性,应该遵循正确的教学原则去指导孩子进行学习。

  教学原则 | 分龄学习

  受到生理、心理发育的限制,幼儿的各项能力较弱,最初可以以玩代学,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过渡,从6周岁开始进入专业的美术学习。这和孩子6周岁开始接受学校教育是一致的,由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水平决定。并不是说孩子6岁前不能学画,而是6岁前后会接受两种不同的美术教育方式。

  6周岁以前的孩子,美术学习的重点是:

  认知培养:观察习惯、创造思维、探索精神;

  审美培养:感受美学规律。

  (5——6周岁 为过渡期)

  6周岁以后的孩子,美术学习的重点是:

  认知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图形思维模式、全局控制能力;

  审美培养:表现美学规律。

  自始至终,技法都不被作为美术学习的主要目的。美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审美素养,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能力与思维模式的养成与审美培养同等重要,是审美提升的前提条件。

  教学原则 | 因材施教

  在美术课堂中,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喜好,每幅画里都能看出孩子的个性。有的孩子画风粗犷潇洒、有的孩子画风细腻,有的作画速度快、有的作画速度慢。艺术创作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扬长避短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重要的是自信、敢于动笔,愿意用画笔表现自己。

  因材施教也不是主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完全自由地进行学习,因为对个性的尊重而忽视了教学目的。对待不同的孩子,老师需要提出不同的阶段要求,不应是千篇一律的方法和结果。

  因此,学习美术最好选择小班教学,8人以内为宜。几十人的课堂,无法展开高质的美术教学。

  选择什么样的课程

  很多机构的美术班有不同的分类:素描、水粉、蜡笔画、中国画、油画、卡通画、手工课、创意美术等等,大多以绘画材质或绘画类型分班。

  以材质分类就是以绘画技巧分类,如果家长能够理解上面所说的美术教学原则就会知道,孩子学习美术与使用的材质工具和技法无关。大多数美术工具的应用技法很简单,孩子首先需要提升的自身综合素养,任何绘画材质都可以很快得心应手的使用。学习美术,最好找不限定绘画材质,以能力培养为侧重方向的美术班。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