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浅谈流动儿童学前心理健康教育(2)

2018-07-06 09:45:43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一、自我封闭性强,对新的生活环境缺乏明显的归属感.

  流动儿童在跟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生活环境由相对简单的乡村进入流动性大、人口组成相对复杂的城市生活,除父母之外的其它一切对于流动儿童来说都是全新和陌生的.同时流动儿童在入园之前及因生活环境的变迁而进入新的幼儿园之前,缺少来之家庭必要的先期心理辅导,多数农民工父母由于工作及生活压力;同时限于自身教育背景的局限性,在孩子进入新环境的生活缺少的心理辅导,无论是对自己新的生活环境还是进入幼儿园接受集体生活,都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适应过程,具体表现在这部分儿童在进入新的幼儿园比其它儿童相比明显缺乏安全感,在入园的初期哭闹情况较为普遍,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仍存在谨慎、胆小的特征.

  二、逆反心理及自卑感较城市儿童强.

  由于农民工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与同龄的城市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在衣着、饮食、学习用具上等都与城市儿童具有一定的差距.在与同龄儿童的交往过程中由于自尊心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另外农民工家庭由于父母自身教育水平的限制,在对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要么漠视不管,要么粗暴简单,往往也加深流动儿童的自卑心理,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足,缺乏与外界积极交流的底气和信息,因此逆反心理较及自卑感较城市儿童较强一些.

  三、行为与文明习惯较城市儿童较低.

  流动儿童中多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常随父母居住在城乡结合处.所生活的居住环境一般都属于公共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带,日常生活中接触和可模仿学习对象也是处于社会底层社会群体,人群组成复杂,因此他们的文明素养与有着固定居所的其它同龄人无法相比.而且受生活环境的影响,环境中的负面影响对流动儿童的心理情况更容易产生影响,所以普遍地在卫生及文明素养上相对较低.

  四、学前教育的情况不持续,常因父母工作环境的变动而中断.

  流动儿童的教育情况往往受父母工作的变动而不得不变动,因此导致幼儿园阶段的学前教育经常处于断断续续地状态之中.环境的更迭、教育状况的不稳定往往使流动儿童在文明素养、文化积淀、心理品质的形成等方面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