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4)

2018-07-06 16:45:32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3、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思考

  在本研究中,社会行为发展的年龄与班级差异分析显示,在按年龄和班级两种不同划分方式下,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年龄差异状况不同;在以班级划分时,中大、班幼儿在分享、合作、骂人和招惹等4类行为发展上差异显著;在以年龄划分时,小、中班幼儿在推打和招惹行为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从图2中清楚可见,从实际年龄上看,中班的儿童实际包含两个年龄段:4~5岁和5~6岁,其中以4~5岁儿童为主;而大班儿童则主要为5~6岁。当以实际年龄划分的,从受教育水平上来说,5~6岁组中的大部分幼儿受的是大班教育,但也有一小部分幼儿受的是中班教育,因此,由于受到这部分受中班教育的5~6岁儿童的影响,使得整个 5~6岁组儿童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有所下降,因而与4~5岁组间的差距缩小,表现为5~6和4~5岁组儿童间的社会行为无显著差异。而当按班级划分时,中、大班幼儿在杜会行为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是因为尽管那批5~6岁幼儿的有在使得整个中班幼儿的平均心理发展水平要高于一般中班水平,但中、大班实际存在的教育水平的较大差异,使得其在社会行为发展上的差异表现显著。在推打和招惹行为上,当按年龄划分时,3~4岁与4~5岁组幼儿间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当按班级划分时,小、中班间则无显著差异,这说明,一方面年龄是影响幼儿杜会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教育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中,可能自然和社会因素都起着重要作用;在儿童不同类型的社会行为的发展中.可能自然和环境、教育在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所起作用不同,对此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关于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自然性与社会性还可以从其行为发展的性别差异中进一步得到证实。在本研究中,无论是在积极行为还是在消极行为上,男女儿童间的差异都非常显著,女孩比男孩有更多的积极行为,而消极行为明显少于男孩。男女幼儿之所以在社会行为发展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一方面可能与不同性别本身存在的生理差异有关,如已有不少研究证明男性体内较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使其攻击性行为增多;另一方面,也与其不同的社会心理因素和环境教育有关。观察和研究表明,女孩的自我控制能力较男孩强,女孩更倾向认为自己不可过于冲动、表现过多攻击与破坏行为,因此在社会交往中,女孩常更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而男孩则不同,对自己的冲动性、攻击行为更宽容,在与他人冲突或受到侵犯时,更可能采取回击的方式。而这与社会观念与环境教育直接有关。在人们的社会观念中,男孩比女孩更为活跃、精力充沛、冲动性强,当男孩表现出消极的攻击性行为时,成人也往往以一种相对更宽容的态度来对待,甚至有的父母可能还鼓励孩子对他人的侵犯给予还击,认为这样才像个“男孩”,而对女孩的消极行为则更多的是采取严厉批评和禁止的态度。正是由于这些自然和环境教育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儿童在社会行为发展上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同时它们也从另一角度进一步证明与体现了儿童行为发展的自然性与社会性。

  五、结论

  (1)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

  (2)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内部不同行为间的发展具有一致性与差异性。

  (3)在幼儿不同类型的社会行为的发展中,自然与环境、教育因素在儿童发展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4)幼儿在社会行为的发展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