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游戏教育实施计划制定研究(2)
(2)美工区的游戏在不同幼儿园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区角则无显著性差异。经后续比较检验发现,在美工区内,C园游戏活动多于A园和B园;在角色区内,A园游戏活动均多于B园和C园。对此,在不同年龄班中,不同游戏类型在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应该各自有所侧重。
2.依据故事书内容及幼儿游戏经验预设游戏计划中的主题。游戏主题,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范围”。不同类型的游戏主题决定了游戏主体类型、游戏材料、游戏环境和游戏情节等。有研究表明,用故事书的内容去计划游戏主题,是将游戏融入一日生活中每一段时间里极为有意义的方法。所选用的故事书应该情节和角色类型简单、对话有吸引力且有助于幼儿在其他区开展相关的游戏。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已有的游戏经验及幼儿在生活活动、教学活动中的新的兴趣和需要,预设游戏主题。但是,书面游戏计划只是初步预设游戏的潜在方向,由于幼儿的游戏经验是在游戏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变化的,因此教师应随时记录游戏的情形,及时总结问题以便进一步把握幼儿的游戏经验以更好地预设和调整游戏主题。
3.依据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水平预设材料。不同类型材料对幼儿游戏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其种类、性质、大小比例、真实性、结构性等都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游戏。材料作为游戏计划内容的重要部分,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和准备。总的来说,材料应该方便幼儿独立选择:如,游戏材料数量要充足,否则容易引起幼儿较多的争执或攻击性行为;游戏材料的种类影响幼儿的创造力,激发幼儿生成不同认知发展水平的游戏。游戏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应根据不同游戏目标、游戏内容及幼儿的兴趣点等进行预设。此外,游戏主题会在游戏发展进程中不断生发、拓展,因此,游戏材料也要和主题一样,预留一定的生成空间。
(三)以渐进性作为计划制定的基本原则
计划是行动的纲领,用来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如果游戏计划千篇一律,是没有价值的。教师要通过游戏计划有目的、有序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游戏计划应该体现出难度的渐进性,各周各月的游戏目标、内容等应逐步变化且有一定的关联,游戏类型可以从比较简单的单独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有一定难度的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等,以此促进幼儿的游戏水平及多种能力随着游戏的开展而不断提高。
(四)以有效的游戏指导确保计划的实施
教师对游戏过程的指导是游戏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游戏指导的对象和范围应以面向幼儿个体的指导为主,逐渐增加小组指导;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指导方法,如可以通过情境再现、绘画表达、作品展示、常规练习、信息支持、同伴互助等方式;同时,指导方式应以民主激励式,以中性与肯定的接触交往方式为主,还要考虑幼儿的个体发展特点,等等。
(五)以幼儿为评价主体反思计划的合理性
判断游戏计划的科学与否,游戏评价是一个重要指标。评价游戏计划的合理性,不仅仅就计划的文本进行,更需要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开展。游戏评价是一个师幼双向互动、帮助幼儿建构经验的过程,在评价中应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搭建“支架”,调动幼儿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引发幼儿针对游戏中的主要问题进行重点评价,以此反思和调整预设的游戏计划之科学性和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游戏计划的制定不应是教师单方面所为,而要重视课程的主体———幼儿的参与。国外有研究者指出,幼儿具备制定计划的能力,教师应通过温馨的游戏氛围、适宜的提问、合理的材料支持幼儿在区角游戏中学会自己制定游戏计划,从而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专注度、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控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