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创设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幼儿园环境(2)

2018-07-17 11:38:11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1、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对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具有多重的影响。首先,教师之间的交往是幼儿同伴间交往和发出社会行为的榜样。教师教给幼儿要相互安慰、进行合作等行为,如果教师自己做到了,那么幼儿通过模仿就更容易产生这种行为方式并且持之以恒。反之,教师间漠不关心、人情冷淡,那么教师不管怎样强调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合作精神都会大打折扣。其次,教师间的交往涉及到班级、幼儿园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气氛。教师的相互关心,还会给班、园带来一种温情气氛。容易激发幼儿积极的社会性行为,学会适宜的行为方式。

  2、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都处处包办代替,致使幼儿的情绪、态度、行为仍停留在婴儿水平。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不会和同伴合作,形成唯我独尊的不正常心理。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后,产生许多的不适应,与集体格格不入。根据幼儿这些实际存在问题,主要注意积极环境气氛的创设,鼓励幼儿交流思想和感情,提供社会性交往的活动机会。因幼儿的观察能力差,在同伴委屈、伤心,需要帮助时,不能主动地做出安慰、关心等反应。为了能让幼儿做出正确的反应,在学习活动中,鼓励幼儿说出对某件事或物的感受;运用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内心感受,加上教师适当夸张的表情来感染幼儿,使之了解他人的情感情绪表现,学会正确关心他人的行为方式。还应在日常的每个小细节中给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例如:游戏时,幼儿需要帮助,教师不必急于求成去帮助解决问题,可让幼儿自己去寻求同伴的帮助或带领他去寻求帮助,教给幼儿寻求帮助的方法。如,你能不能帮帮我呀?我们一起作好吗?等等。

  3、教师与幼儿的交往。教师是幼儿社会性行为形成的指导者。除了教给幼儿正确的适宜的行为方式与规则以外,对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应对幼儿表现出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这是建立师生间积极关系和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基础条件。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幼儿,相信幼儿有自我判断,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在与幼儿交流中要多用表扬和肯定,以及“请”“能不能”“好吗”等商量的口吻,避免用强硬的命令式语言。如“你去做什么事。”“你不许去干什么。”等等。在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中适宜的身体语言动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表扬幼儿时,可用微笑,轻拍脑袋、肩膀等动作。恰当的眼神、表情的使用,让幼儿对自己的行为反馈有更明确、深刻的体会。知道如何做才受到别人的欢迎和接受,形成亲社会性行为。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对幼儿并不是放任不管,没有任何的约束。幼儿园的日常规则,一般行为标准,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教师明确向幼儿给出什么可以做和什么不可以做的信息。如:打人、骂人是不对的,没人会喜欢,体会到被老师批评的惭愧和伤心等。幼儿园规则的执行应坚持明确性、一贯性的原则,使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在具体、真实的交往活动中得到运用和内化。

  当然,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并非单纯的受幼儿园一种环境的影响。他们还接受着来自其他环境的影响,而各环境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大的社会环境系统。因此,只有各环境之间通力合作,才能使幼儿的社会性更好地发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