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体锻工坊”让幼儿乐享运动(3)
(一)教师、保育员、家长志愿者定点、定人进各类“工坊”,“网状式”落实幼儿运动保育和安全保护工作
“体锻工坊”活动组织具有开放性特点,容易形成管理盲区。为避免这一问题,我们对全园教师、保育员、家长志愿者进行了统筹安排,以定点、定人“网状”布局,合理安排管理区域。比如,安全隐患较小的“工坊”,管理人员相应少一些;安全隐患较大的“工坊”,人员配备相应增多。保育员和家长志愿者辅助教师做好幼儿运动保育、安全保护工作:关注幼儿运动安全,包括器械安全、场地安全以及运动秩序、人员间距、活动强度、持续时间、挑战难度等;同时,关注运动保育细节,如幼儿的面色、出汗量、心率、呼吸状态、精神状态及运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困难,及时提醒幼儿休息及喝水,细心照顾特殊幼儿等。
(二)用心观察、耐心启发、及时激励和评价,提高幼儿运动的规范性和创造性
在运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保育和安全,还需细心观察、适时指导。比如,关注幼儿的动作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要分析是个别错误还是共性错误以及错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适时给予指导。关注幼儿运动方法是否多样和具有创造性。关注幼儿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冲突等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和教育。注意记录在各个“体锻工坊”运动的幼儿人数、幼儿活动的持续时间以及练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等。各个“工坊”的负责教师可对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分析,既为集体教研活动提供素材,也为增加、减少、更换材料提供依据。
(三)利用标记图和多元记录法,加强各班教师的联系沟通
1.幼儿入园时“定点报到”,“标记图”提醒特殊幼儿运动保护
“体锻工坊”活动时间通常是上午8:10~9:OO,这期间各班教师被分配到各个“工坊”。由于幼儿是陆续入园的,为了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每天幼儿到园情况,我们规定8:10分后入园的幼儿需先到本班教师的“管理点”报到,然后自主选择“工坊"运动。对运动能力较弱、患有先天性疾病(例如心脏病)、体弱、肥胖、当天身体欠佳等特殊幼儿,每天由保健医生或班级教师为他们贴上“标记图”,以便提醒各个“工坊”的指导教师给予特殊运动保育和安全保护。
2.利用多元记录法,及时反馈幼儿运动情况
为了方便教师记录和操作,我们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一个别在腰间的“工具包”,包里备有手机、标记图、创口贴、记录卡、笔等物品。各个“工坊"的教师对幼儿的运动情况、偶发事件或者本“工坊”出现的典型问题等进行记录。幼儿园值日教师则选择若干“工坊”或个别幼儿进行跟踪记录。这些记录材料将被及时传送到幼儿园内部人员专用的“管理微信群”,供大家随时交流和讨论。
3.幼儿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教师借此了解幼儿的运动隋况或开展师幼互动,一起梳理运动经验
为了帮助教师全面了解班上幼儿的运动情况,每天晨间“体锻工坊”活动结束后,我们会组织幼儿在各班创设的“自我评价栏”选择相应标识进行自我评价,并在当天活动过的“工坊栏”贴上相应标识。教师从幼儿“自我评价栏”中可初步了解班上幼儿的运动情况和各个“工坊”的活动情况。与此同时,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和互评,梳理运动经验。同时,对当日运动兴趣不高的幼儿进行个别谈话,以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情况。
5年来,通过开展“体锻工坊”活动,我们发现幼儿发生了明显变化:幼儿的运动兴趣、体质、动作协调能力,幼儿的饮食、睡眠、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幼儿的社会交往、解决困难、敢于挑战等方面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可以说,“体锻工坊”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当然,“体锻工坊”这种活动方式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比如如何促进异龄异班幼儿更好地合作活动,各“工坊”指导教师如何对非本班幼儿进行引导,等等。我们坚信,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会收获更多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