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户外自主活动的初探(2)
三、户外自主活动中教师指导的开放性
在户外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不轻易对某个行为下结论:把握机会倾听幼儿的声音,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不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强加给幼儿,在对幼儿行为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方可对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
案例2.房子的畅想
第一次游戏
户外活动时,齐臻觉得天气很热,想用木块建构一个小木屋。他将四周围合好后,开始盖屋顶,他先用木块横着搭在项上,两块木块长度刚好,可当他搭第三块木块时,木块太短了,摆在上面时四周的木块受力不均,围合好的房子就坍塌了。齐臻看起来有点沮丧,我赶紧开导他:“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次,刚刚你的房子为什么会塌了呀?”“木块太短了。”“那我们换个方向看看木块长度够不够。”在我的鼓动下,齐臻开始了第二轮的围合搭建。这次他将前两块木块搭好以后,将第三块木块换了一个方向搭建,果然成功了。齐臻兴奋地叫来其他小朋友参观。小木屋建好了,他们好想进小木屋里玩,先尝试将头伸进小木屋里,可是身体怎么也进不去,怕弄坏小木屋,他们只好慢慢地退了回来。接着又尝试双脚先进,可还是失败了。于是,我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呀?”“我们要去小木屋里玩。”“那怎么不进去呀?”“进不去。”“为什么进不去。”“太小了。”“那怎么办?”被我这么一问,他们恍然大悟。齐臻说:“我们把木屋盖大一点儿。”
齐臻在建构小木屋时碰到了盖屋顶的问题,教师引导幼儿换个思路想办法;第二次他探索成功了,可盖出的房子又偏小了,教师再次介入引导幼儿寻找原因。教师的介入不是将问题的解决办法告诉幼儿而是引导幼儿寻找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第二次游戏
经过讨论,齐臻和又鸣换了一种搭建的方法,将漆包线轴当柱子,将长木板架在漆包线轴上,用这种方法搭了三面,接着用短木板架在漆包线轴上搭第四面,然后,再用木板将顸上盖住。这样,既省了木板,房子也搭高了,他们就可以钻到里面去玩了。齐臻和又鸣搭的房子吸引了好几个小朋友,他们都想到房子里去玩。幼儿躲在小木屋里,一会儿从两个漆包线轴之间探出头来说“这是窗户”,一会儿移开顶上的木块,探出头来说“可以敞篷”。除此之外,幼儿没有其他游戏行为了。小木屋建好了,可是小木屋在他们的游戏中的利用率却不高。因此,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可以在小木屋里做什么”,让幼儿讨论分享。
第三次游戏
今天幼儿一拿到材料就开始搭建小木屋,这一次参与的人数更多了。当他们围合了木屋的三面以后,照样选择用漆包线轴和长木板搭建第四面。很快张宇晨发现,四面都选择一样的材料搭建根本没办法进入小木屋里。他建议道:“我们把这一块放斜一点儿吧。”说着,他就动手将第四面移开了一点儿。慢慢地他们发现第四面为进出小木屋造成不便,因此他们就把第四面给拆了。
小木屋搭建好以后,他们和旁边围合的小朋友商量,一组建厨房,一组建房间。于是,旁边厨房的围合就和小木屋连在了一起。他们一会儿捡来树叶在厨房里煮东西吃,一会儿搬来漆包线轴坐在厨房里吃东西,一会儿又跑到小木屋里用漆包线轴当枕头躺在上面睡觉。我看到他们躺在地上,觉得不卫生,于是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我们在睡觉。”“你们睡在什么地方呢?是睡在床铺上吗?”经我提醒,张宇晨马上想起来应该用木板铺一张床。
经过几次的探索,他们将建构与角色游戏完美地结合起来。他们自由地组合玩伴,自主商量建构的主题,自愿选择游戏内容进行游戏。
在这个案例中,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叠高、围合、对称搭建、量屋顶宽度选择适合的材料,还学会了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幼儿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自主活动在户外开展比在室内开展更有空间的优势和材料选择的优势,也更能激发幼儿想象和创新。同时在户外自主活动中,教师充分将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幼儿,为幼儿创设了开放性的游戏环境和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伙伴、活动材料,活动成为幼儿的真游戏,幼儿成为游戏的真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