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民间游戏如何在幼儿园"重现"(2)

2018-09-13 10:57:46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幼儿一日活动环节过渡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来园后、离园前、进餐前后、午睡前后等。由于这些过渡环节的时间比较零散,不容易组织集体活动,因此我们优化选择了一些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等条件限制的民间游戏,将其穿插于各环节之间,以优化一日活动质量,同时保证各环节过渡自然及减少幼儿等待时间。

  如在幼儿来园活动这一个环节,营造温馨环境的同时我们为其准备一些发展小肌肉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民间游戏,如“七巧板”“挑棍”“五子棋”“翻绳”“弹蚕豆”“东南西北”等。这些民间游戏材料简单、人数灵活、场地自由,幼儿无需过多的准备,就可以自由分组玩。

  再如幼儿离园时容易情绪较不稳定,教师也容易“顾此失彼”。为了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让幼儿学会安静、有序地离开活动室,教师为幼儿提供“弹蚕豆”“猜朋友”“拍大麦”“石头剪刀布”等民间游戏,这样不仅使幼儿离园活动有序自然,而且体现了一日活动动静交替的原则。

  附:民间游戏“缺场”的原因

  如今孩子游戏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教师越来越不熟悉民间游戏;体现民间游戏文化的精神产品日益稀少;民间游戏受课程的支持力越来越单薄……这些因素导致了民间游戏在孩子一日生活中缺场的窘境。

  (一)社会因素

  1.电子游戏冲击民间游戏。在各类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占据着大部分游戏市场的今天,民间游戏承受着在夹缝中生存的艰辛。

  2.城市化进程缩小了民间游戏的空间范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城市绿地的减少,孩子走进大启然的机会减少,加之居住空间变化,邻里间的交往变少,游戏地点逐渐由户外向户内转移,游戏状态由合作变得孤立,民间游戏生存的空间范围随之缩小。

  (二)家长因素

  1.学习时间挤走游戏时间。不少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学习外语、绘画、弹琴、舞蹈等,学习时间挤走了孩子们大量的游戏时间。

  2.单根独苗怕有闪失。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和择友状况,所以常把孩子圈在家里玩,使孩子失去了与同伴玩民间游戏的机会。

  (三)教师因素

  1.不想利用。在组织游戏时,很多教师普遍习惯于将游戏资源局限于现有的园内资源和现成的教材上,甚至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组织游戏,更有教师认为,利用民间游戏费时费力,导致大量民间游戏资源的浪费。

  2.不敢利用。相对于一般游戏,民间游戏的组织更具挑战性,在活动范围、活动量、活动形式上也更难控制与调整,活动起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在客观上导致教师组织民间游戏的畏难情绪。

  3.不会利用。由于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她们缺乏组织民间游戏的直接经验和具体的操作策略,因此,教师在着手利用民间游戏时出现了形式化和简单化等问题。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