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趣味化学的探究教学
试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趣味化学的探究教学
在幼儿教育中科学启蒙教育是重中之重,是开发幼儿智力和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在当今社会中,探索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成了教育领域中越来越重视的课题之一。
一、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在幼儿的世界里,新鲜的事物和奇怪的现象总是不断地出现在他们的视线当中,驱使他们要不断地想弄明白这些事情和现象背后的"故事",而教师直接将这些"故事"的原理以知识性方式灌输到幼儿脑海中,幼儿对知识理解和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那么,教师换一种方式,将这些"故事"发生的原理设计成实验,把枯燥深奥、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感性化、生动化、生活化以及趣味化,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而且激发了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因此,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开发幼儿潜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中,大自然是他们最好的"伙伴"和"启蒙老师",观察大自然成为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因此,让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感受到的事物来理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例如,天气的阴晴变化、四季的冷暖变化、花儿的开放凋谢等,能更直接地调动幼儿的思维能力,使其更快地进入到思考学习的状态。不同的自然现象,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有利于幼儿积累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判断能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换位思考,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去探索他们的内心活动,内心疑问以及他们的内心思想。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想法,即使有些想法有些偏差,也不要立刻否定,以幼儿的想法为基础,引导幼儿大胆的实验尝试,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多数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但是过多的解释知识点会使幼儿更加厌学,更加茫然。长此以往,幼儿逐渐失去了学习探索的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一切自然条件,点燃幼儿的学习激情,唤起幼儿的探究欲望。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幼儿所遇到的许许多多的科学现象和自然变化都需要化学知识去解释,然而,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内容较深、实验药品腐蚀性较大以及实验操作较复杂,限制了化学知识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的发展。因此,我们尝试性地借助化学实验,将化学知识趣味化,让幼儿所学到的知识有趣味性,更容易理解。我们通过下述小实验来探究如何将趣味化学融入到理论知识当中。
实验题目:探索生命之源--火与空气。
实验目的:
①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火。
②认识空气,掌握空气的特殊性质。
实验器材:未用完的生日小蜡烛、透明玻璃杯、火柴等。
实验过程:
①教师引导幼儿回答如下几个问题。问题一:"小朋友们在自然界中见过火吗?火是怎么来的呢?哪位小朋友来描述一下火的样子?"问题二:"小朋友们见过蜡烛燃烧吗?蜡烛燃烧能产生火吗?如果在蜡烛上罩一个玻璃杯,蜡烛还会燃烧吗?"
②教师接着提问:"有愿意点燃实验台上蜡烛的小朋友,请举手。"分别请几位小朋友到实验台前,点燃小蜡烛。取一支燃着的小蜡烛,罩上玻璃杯,观察它的燃烧情况。
③教师请幼儿进行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蜡烛点燃后,火焰什么颜色?当手靠近火焰时,有何感觉?在燃着的蜡烛上罩一个玻璃杯,火焰发生什么变化?"
④小朋友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做出适当的讲解与概括:蜡烛点燃后,火焰淡黄色,当手靠近火焰时,手感到热,在燃着的蜡烛上罩一个玻璃杯,蜡烛会熄灭。
实验结论:蜡烛可以燃烧,放出一定的热量,火焰呈淡黄色,空气能帮助蜡烛燃烧。
知识拓展:最后,教师请小朋友们猜谜语:"世上有一宝,谁都离不了,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问它是谁,就在身边找。谜底就是空气。"
二、设计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取材生活化,不仅能够让幼儿轻松的融入大自然,而且能够让幼儿在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过程中感觉到快乐,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学习兴趣。例如,我们根据生活经验可以设计如下的探究性实验。
实验题目:消失的口香糖
实验目的:
①了解口香糖的颜色、状态、味道。
②掌握口香糖性质。
③培养幼儿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器材:口香糖,巧克力
实验过程:首先,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请小朋友观察口香糖的状态和颜色。"然后,请小朋友每人嚼一片口香糖,提问:"口香糖在嘴里是什么状态?什么味道?"最后,每人再含一小块巧克力,提问:"小朋友们感觉口香糖发生什么变化了?"
实验结论:小朋友们一一回答教师的提问后,教师做出总结:口香糖有特殊的香味,"嚼劲"十足,将巧克力和口香糖一起嚼,口香糖的"嚼劲"就会消失,说明巧克力可以有效溶解口香糖,使其失去嚼劲。
知识拓展:口香糖是生活中常见的零食,小朋友们都喜欢吃,但是并不知道口香糖的益处,教师通过实验可以给幼儿补充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口香糖的益处:清洁牙齿、清新口气、预防蛀牙。通过此次实验,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将来从巧克力提取物中做出新型除垢剂,用于清除口香糖残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