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提升小班幼儿的色彩感知与表现能力(2)

2018-09-17 13:54:3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在“奇妙的花衣服”活动中,教师事先准备了一幅用渲染法制成精美图案的衣服图画——图案分布均匀\色彩分明,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幅衣服的图画,大家看一看,两幅图画哪一幅更好看,为什么?”教师说完,拿出一幅色彩丰富、图案紧凑的图画。“我觉得第一幅好看些,因为可以看出图案,第二幅的图案都叠在一起了,乱糟糟的。”“第二幅图画看得我眼都花了。”“第一幅图画中的衣服颜色少一些,可是很好看”……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自己对两幅画的看法,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理解色彩搭配的意义和方法,从而逐渐提升色彩感知的能力。

  欢欢是本学期从外地转学来的小班幼儿。刚入园时,教师发现她的绘画基础很差,除了不会使用记号笔外,她对红、黄、绿、蓝等基本颜色的使用也很随意,然而她又很喜欢涂鸦,所以她的画在色彩搭配上总是很乱,画面也总是“支离破碎”的。为此,教师特意为她准备了一些美术作品,与她一起欣赏,帮助她发现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搭配方式,并鼓励她尝试按照作品中的色彩搭配进行涂鸦。渐渐地,欢欢对色彩搭配有了“感悟”,她的色彩表现能力也增强了。

  结合绘本阅读,运用色彩创作

  一到美术活动时间,总有几个小班幼儿开始“闹情绪”:“老师,我不会画画。”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发现幼儿“闹情绪”的原因,另一方面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如结合绘本阅读,鼓励幼儿尝试色彩创作,引导幼儿从“不会画”到“喜欢画”和“乐意画”,从而逐步帮助幼儿提升色彩感知和表现的能力。

  阅读绘本故事时,能力较强的小班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优秀绘本图画中的构图、线条和绘画方式以及对色彩的运用,即使是能力较弱的幼儿也能在阅读中获得相应的色彩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将阅读绘本与美术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将自己阅读绘本的感受或者疑问表现出来。

  在阅读绘本《大熊山》时,有的幼儿说:“小老鼠看到的是一只熊,不是山。”于是,教师请幼儿一起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山"“怎样才能让书中的‘大熊山’变成真的山”。幼儿开始创作了。森森拿着自己的画,说:“我画的是春天的山,春天,它应该是绿色的,草地上长满了草,躺上去很舒服,草地上还有五颜六色的小花。”“我画的是冬天的山,山顶上还有白雪呢。”红红说。亮亮接着说:“我画的山是咖啡色的,我是照着书画的,我觉得书中的‘大熊山’最漂亮。”幼儿将绘本阅读学习与美术活动联系起来,从绘本中寻找创作思路,并在创作中不断提升色彩表现的能力。

  绘本阅读活动与美术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小班幼儿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拓展对色彩的认识,提升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还可以将绘本内容作为美术活的内容,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促进他们色彩表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善于使用绘本故事开展相应的美术活动,为小班幼儿提供美术创作的素材,从而提升其色彩感知与表现的能力。

  鼓励互评作品,分享用色经验

  适当的评价是提高小班幼儿色彩感知和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在充分尊重幼儿的色彩表现特点和想法的基础上,还应该对幼儿的绘画技能,如涂色和配色等方面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色彩感知与表现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互评作品,体验不同的色彩表现方式,分享各自的用色经验,从而帮助他们在交流、分享、评价自己和他人作品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提升色彩感知与表现能力。

  在“拔萝卜”美术活动中,小班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创作了“小兔拔萝卜,小猫小狗来帮忙”“大家拔了很多萝卜”等不同内容的绘画作品,有的造型准确、内容生动、色彩协调,有的则显得怪诞、滑稽。在分享、互评过程中,幼儿发现原来可以运用不同的色彩,画出不同的情境。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色彩感知和表现的条件,帮助幼儿在游戏、欣赏、创作和互评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色彩感知与表现能力。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