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10以内数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中班幼儿10以内数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
在人们的惯常印象里,数学就是“计算”和“证明”,尤其是幼儿的数学,不过就是枯燥的数数、单纯的写写算算等。那么,如何对中班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如何遵循幼儿的数学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幼儿更好地感知数学、理解数学、解决数学问题?
本期我们以中班幼儿10以内数的教学为例,对1O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和概念进行梳理,避免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基本概念的偏差或模糊不清的现象。同时有利于备课过程中对目标准确性的把握,使核心经验的建构方法、关键提问的设计紧紧围绕目标;使教师的讲解示范、幼儿的操作材料等诸多影响活动效果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适宜性;使幼儿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为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打好基础。
中班幼儿的数学学习,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与小班幼儿相比,他们在思维和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上有较大的发展;与大班幼儿相比,他们在理解数概念、发现某些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10以内数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和策略,使幼儿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实现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包括集体教学、区域游戏活动、生活中感知渗透,限于篇幅,我们主要针对数的集体教学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中班数教学活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目标制定不具体、难易度不适宜、语言表述含糊不清。造成目标制定不当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本身对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不清楚;对本班幼儿的现有水平了解不够全面,容易以点盖面;对核心概念的难点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梳理;教师的书面文字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2.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不够,缺少解决的策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执教教师的教学经验少,对幼儿在基本概念的学习中容易遇到的困难估计不够;没有养成对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对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观察分析的良好工作习惯,导致对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不准,因此影响教学效果。
3.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中包含的数概念不够明确、难易层次单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操作材料中应渗透的核心概念不够明确;没有深入挖材料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导致虽有操作材料,但幼儿的学习单调无趣。
4.关键提问的设计没有切中核心概念。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幼儿学习数概念的年龄特点不够清楚;教师设计不出针对核心概念的关键提问,导致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兜圈子,迟迟不能切入核心概念。
5.活动形式缺少游戏性、情景性。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数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逻辑性,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将所学习的核心概念融入一定的情景和游戏中,既要学习数学概念,又要照顾到幼儿的思维水平和学习特点,而教师往往顾此失彼,很难设计出一个好的数学活动。
6.师幼互动形式单调,难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活动目标的挑战性不够适宜,使幼儿的学习没有形成应有的难度或难度过大,有些内容启发半天幼儿还不会,有些内容不用教师引导启发幼儿就已经掌握;提问是师幼互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教师的提问没有启发性,不能够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探索;活动材料的单一性导致整个活动过程只有个别幼儿与教师互动,没有为不同层次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另外,教师急于得到“标准答案”,一旦有人说出来教师就觉得达到目标了,失去对所有幼儿观察和引导的耐心。
上述数教学活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都与教师对数的核心概念不明确有关,因此教师有必要将10以内的数教学内容进行明确梳理。以此为基础寻找出教学的重难点,探索适宜的引导策略,提供适度的学习材料,为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
针对问题的解决策略
1.中班10以内数教学的具体内容及概念的梳理
(1)数形成:一个数添上一个数形成新的数。
(2)序数:表示物体排列次序的数,是用自然数表示物品排列的次序,例如:第一、第二等。
(3)数的实际意义:表示数的物体实际量。同时包含说出总数,点数后说出最后一个数字代表所数物体的总数量。
(4)10以内相邻两数关系:相邻数是指数量相差为1的两个自然数,是多1少1的关系。
(5)数守恒:不论什么物体,不论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及排列形式有何不同,数量均相等。
梳理相关内容和概念的目的是:使教师明确概念的正确含义,规范对概念的语言表述,避免出现基本概念的偏差或模糊不清的现象。同时有利于备课过程中对目标准确性的把握,使核心经验的建构方法、关键提问的设计紧紧围绕目标,使教师的讲解示范、幼儿的操作材料等诸多影响活动效果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适宜性,使幼儿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为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打好基础。
2.中班10以内数教学中重难点的分析与关键提问
(1)数形成教学
以4的形成为例。教师在示范添上一个物品形成一个新数时,往往习惯使用单排排列的方法。单排演示后幼儿看到物品新的总数4,但是往往表达不清楚原来的数是几。原因是添上1以后总数变成4了,原来的数就看不见了。单排排列的方法固然不可缺少,如果教师将单排排列与双排排列相结合,就使得幼儿既看到原来的数,又看到添上1以后形成的4 。对4的形成从视觉的角度有了直观的印象,为幼儿语言表述4的形成提供了直观的依据,为幼儿梳理概念奠定了基础。因此数形成教学的重点应注意将单排排列和双排排列(两排物品应一一对应)相结合。
幼儿学习数形成的难点在于说出数形成的概念:在教师示范讲解和幼儿动手操作后,能够清楚地说出4是怎么来的——“3个添上1个是4”。这是一句概括性非常强的话,但幼儿在初学数的形成时,往往说不出来,需要教师告诉幼儿4是这样来的:“3个添上1个是4”。幼儿的操作结合教师的教授可以帮助幼儿解决学习的难点。
单排排列:点数确定数量后问:“现在是3个,要变成4个用什么办法?” (添上1个。强调“添上”)再问:“原来是几个?添上1个变成几个?4是怎么来的?”直接告诉幼儿:“3个添上1个是4。”
双排比较:出示3个物品与第一排物品一一对应摆成一排,引导幼儿比较两排物品的多少。提问:“两排一样多吗?为什么?(都是3个)”给下面一排添上1个问:“谁多?多几个?谁少?少几个?去掉1个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再问:“原来是几个?添上1个变成几个?4是怎么来的?”
(2)序数教学
在序数教学中,由于幼儿具备许多排队的经验,因此对于排列次序、序数词等的意义能够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对于教师来说,序数教学的重点之一:帮助幼儿理解序数是有方向性的。即排列方向不同,排列次序也不同。幼儿会从不同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重点之二:引导幼儿理解“有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即“有几个"表示物品的总数,“第几个”表示某一个物品排列的位置。序数的方向性与“有几个”、“第几个”亦是幼儿学习理解的难点,需要教师通过设计有情景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关键提问:“有几个和第几个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