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形式与途径
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形式与途径
[摘 要] 儿童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和发展的,幼儿园应重视环境建设,将环境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创新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形式与途径。幼儿园首先应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投入财力改善硬件设施,美化环境,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都能与幼儿互动交流;幼儿园更应重视软环境的建设,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所在地域文化特征选择适宜的环境教育内容,同时积极回应时代潮流,对幼儿实施低碳环保教育。幼儿园还应充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所有环节与细节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绿色环保活动与家园共育活动,提升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 环境教育;环保教育;低碳生活
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幼儿园应该重视环境的创设,将教育目标蕴含在环境中,并采取多种环境教育的形式与途径,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与生命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注重以优美、环保、低碳的环境育人
幼儿园首先应重视园内大环境的营造,使之与幼儿发展的方向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园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进行环境教育,做到环境中时时有教育,处处有美育,用环境熏陶、感染幼儿,[1]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以笔者所在幼儿园为例,为了改善硬件设施,我们自2006年以来陆续投入大笔资金进行了园内大规模绿化、美化工程,更新改善水、电、气、暖、食堂、饮用水、消防、防汛、卫生、消毒、保健、洗涤等设施设备,使硬件建设达到了标准化和现代化。同时,幼儿园还认真规划、布局园内的整体绿化环境,对花坛进行改造,铺设石子路,堆起小山坡,增加花木品种,并注意方便幼儿自由进入花坛活动和观察植物。
在户外环境布置方面,我们积极创设富有文化内涵的生态环境,让墙壁说话、让每一寸土地说话、让每一个空间说话,让幼儿园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内容。为此,我们在环境建设上打破常规,进一步贴近幼儿在园学习生活的需要,便于幼儿接近、融入其中。如在教学楼的长廊里,我们开辟了形式多样的作品栏、手工区,从幼儿兴趣出发、贴近孩子生活,使之集趣味性、观赏性、操作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吸引了孩子们关注的目光,他们时常停下匆匆的脚步,在此流连往返。同时,我们要求各班级活动室的布置要各有特色,鼓励教师们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手工作品与玩具,绘制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做墙饰,布置各种益智区、美劳区、娃娃家、阅读区、建构区、探索操作区等,让孩子们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探索、游戏、交流、合作,在不知不觉中观察、感受、吸收优秀的文化、艺术与知识的熏陶。
二、关注身边,利用生活环境开展环境教育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幼儿园更要注重软环境的建设,让环境教育更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和探究环境中的问题,并尝试努力解决,促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教育中的主体。
(一)重视环境教育内容的适宜性与时代要求
我国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早已指出,我们应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把幼儿的课程打成一片,使之成为有系统的组织”,否则儿童只会得到一些糊涂的、杂乱无章的知识。为此,幼儿园要精心选择环境教育的内容,使之具有年龄适宜性,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与需要。如可以根据幼儿抽象思维水平逐步提高的趋势,为小班儿童选择以“花儿好看我不摘”“节约粮食”等为主题的环境教育内容;为中班儿童选择以“宝贵的土壤”“珍贵的淡水”等为主题的环境教育内容;为大班儿童选择以“垃圾分类”“我们居住的地球”等为主题的环境教育内容。
在这些常规环境课程的基础上,笔者所在幼儿园还根据“环境育人”的理念,大胆创新,开展了“环境教育综合课程”方面的实验研究。这种综合课程以“认识环境、保护环境”为切人点,利用幼儿园独有的绿色环境资源和所在地域丰厚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设计活动主题,构建活动素材,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成长。[2]如在利用地域文化方面,我们充分发挥教师和孩子的创造性,挖掘具有陕西特色的资源,生成了多个活动主题,其中各年级的“爱家乡”主题都融入了认识家乡、爱护家乡的内容;组织开展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迎新年活动,包括贴对联、挂红灯、贴窗花,幼儿、老师与家长一起包饺子、猜灯谜等,让孩子们感受和体验到了民俗民风的乐趣;编制了具有浓郁陕西地域文化特征的晨间锻炼项目,如“中国功夫”“秦俑魂”“筷子操”,以及具有陕北民风民情及韵味的幼儿鼓乐训练、每年十月开展的“我登上了城墙”等活动,都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到了家乡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我们还十分注意环境教育的时代潮流与趋势。随着“低碳生活”概念的推广,[3]我们在环境教育中特别注意向孩子们介绍低碳知识,让他们在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了解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等方面的现象与知识,教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树立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低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