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中游戏精神的三层转变
美术活动中游戏精神的三层转变
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发展想象力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之一,和其他领域的教学一样,教师应以游戏为手段组织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情感、思维发展,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和快乐的体验,这种体验也是课程游戏化建设中所强调的。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行课程游戏化,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已成为耳熟能详的常态语,但每当教师真正实施的时候,又不知不觉地走上了老路。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一些教师仍存在着重技能技巧、轻情感、高控制的小学化教学倾向,没有准确把握游戏精神。在课程改革的浪潮里,我对“游戏精神”的观念和态度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本文将以前后三个时间段开展的美术活动为例,谈谈我对游戏精神的认识,以及从观念到行为上的转变。
第一层:从技能的传授到游戏化的手段
十年前,现代化幼儿园验收时,我执教了一节美术活动——中班折纸《美丽的糖果盒》,在当时来说,选择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还是很有挑战性的,因为当时的小学化教学现象很严重,以说教、讲授为主,特别是语言和数学活动。而美术活动由于有操作材料,幼儿可以动手操作,所以活动过程“游戏化”特征较明显。
活动过程如下。
活动名称:中班折纸《美丽的糖果盒》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折糖果盒。
2.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将一辆手推车精心装饰成“糖果店”,上面摆放着事先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来的漂亮的喜糖盒。
师:我当老板,小朋友当顾客。卖糖了,卖糖了,快来买呀!
幼:老板,我买这盒,多少钱?
二、制作
师:哦,今天我店里的糖果盒不够了,所以暂停营业。谁愿意来帮忙做糖果盒?
幼儿对照步骤图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地学折糖果盒。
三、展示
师:快把你折好的糖果盒送到糖果店吧,糖果店要继续营业了。
这次活动采用游戏的形式导人,这是区别于以往小学化教学最明显的一个转变。我借助游戏来引导幼儿进入情境,激发幼儿制作糖果盒的兴趣。可是,接下来幼儿按步骤一步一步学折糖果盒,就让幼儿缺少了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机会,失去了美术活动本身的意义,变成了灌输式的技能讲解,糖果店游戏只是给说教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形改而神未改。活动进行到最后,幼儿因缺少过程的体验,并没有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创造的快乐。
活动乍一看材料丰富、准备充分,开始幼儿也很活跃。但其实这是无效、无关紧要的形式,对下面的重点环节——折糖果盒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幼儿事先收集的糖果盒和最后自己要折的糖果盒完全不同,也就是说我投放的材料也是无效的,对幼儿的学习没有帮助,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从活动目标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倡导从幼儿的立场设计活动目标,而本次活动的目标却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表述的,这样的表述是以成人为中心的,幼儿的游戏在完成任务下变了味。
十年前的活动现在看起来问题多多,但是细细思考,这也是初步关注游戏化的一种转变。
第二层:从游戏化的手段到在游戏中体验
乡镇合并后,园级教研交流活动渐渐吹响号角,我们经常有跨园上课、观摩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学习了“采用游戏教学,以孩子为主体”的理念。带着这样的理念,在一次研讨活动中,我执教了一节小班美术活动《鞋子的舞会》。活动过程如下。
活动名称:小班美术活动《鞋子的舞会》
活动目标:
1.观察鞋印画的纹路和不同颜色鞋印重叠的奇特效果。
2.初步感受画面的疏密、色彩搭配的布局效果。
3.体验与同伴共同创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