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恩教育为核心推进责任教育实施
以感恩教育为核心推进责任教育实施
责任,即份内应做的事。肩负责任之人,才会心存感恩;胸怀感恩之人,才能尽忠守职。为此,学校积极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营建浓厚责任文化氛围,依托学科教学主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凭借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实施以感恩为核心的责任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提高责任意识,锻炼责任能力,养成责任行为,熏陶责任情感,形成责任品格的过程中,学会识恩、知恩、报恩、施恩,凸现以感恩为核心的责任文化。
一、科学构建以感恩为核心的责任教育内容依据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学建构高、中、低段以感恩为核心的责任教育内容,充分挖掘周边优势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教师在为学生内心深处播下感恩之种的同时,也滋养自己的感恩之情。
二、积极营建以感恩为核心的责任教育氛围在浓浓的责任教育氛围熏陶下,教师们以敏锐的眼光关注教育细节,以睿智的行动夯实教育土壤,给学生心中感恩之种以营养,滋润其健康成长。
1.物质环境“三化”建设。学校从绿化、净化、美化三方面努力建设一个舒适、美观、温馨的责任教育环境,既做到校园四季鲜花相伴,绿树为友,又规范学生干部校园清洁卫生监督岗负责制,还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灯箱、名人画像、学生作品、名言警句、温馨提示语、班规班训、班级“责任之星”评比栏等静态布置,于无声处教诫学生学会感恩,施行责任意识教育。
2.精神文化“三个”构建。按照制度文化、历史文化、特色文化三方面构建校园精神文化,集中体现校内人员精神风貌和价值选择。一是大胆探索人性化管理制度,建立校长室规划下的德育处、教导处、科研室、后勤处、工会、党支部与共青团相互监督制度;二是积极挖掘学校历史积淀,以“苦难篇、发展篇、辉煌篇”三个部分作为责任教育的校本资源;三是结合学校“扬责任之帆、显英语之长、育创新之苗”的办学特色,彰显以感恩为核心的责任教育魅力。
三、精心打造以感恩为核心的责任教育文化有效的道德教育能对学生精神体验与生活实践产生正迁移的影响。落实责任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优势,从学科教学、课外实践、评价调控、资源整合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感恩意识的形成。
1.学科教学“三线”渗透。教学的教育性决定了各门课程应该渗透德育。为此,我们根据新课改对学科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要求,相机渗透责任教育。
知识、能力训练线。即关注“抓住本年级学科教材知识与能力训练点;寻求同学科教材内容前后联系处;挖掘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关联处;关注不同学科教学内容融合处;教材内容与校内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处”五个方面。
过程、方法体验线。即不仅关注自制教具、书写小黑板、简笔画等传统教学手段,而且看重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如自制“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的实地采风节目,通过互联网查找与学科课程相关的感恩资料等。
情感、态度交流线。即梳理学科教材中各年段以感恩为核心的责任教育要点,建立实施责任教育的框架体系,并配合开发与使用《南精灵在行动》的责任教育校本教材。
2.课外实践“三个”面向。以感恩为核心的责任教育既是道德教育,又是情感教育,更是人性教育。为此,我们积极利用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
寸草春晖,感恩父母。感念双亲的养育之恩是人的基本道德。基于此,学校开展了“让爱飞翔”感恩系列活动,内容包括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三八妇女节感恩作业,评选十封最感人信件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被感动,明事理。值得一提的是“寸草春晖”主题队会获得了区感恩主题队会一等奖,并被《少年先锋报》头版头条报道宣传。
真情校园,感恩师友。老师如父母,同窗似手足,师友之恩皆需图报。为此,我们以行动感恩师友:组织全校师生学唱《感恩的心》,欣赏一篇感恩美文,制作一张DIY感恩卡;见到老师问声好,主动让道,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等等。
爱心传递,感恩社会。感恩世界的和谐美好,不同处境的人以各自的智慧、汗水、热情、金钱无私回报着社会,积极施恩于他人。我们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在细节中凸显爱心的价值。典型事迹一:开展“爱心温暖英雄女儿”活动,为救落水儿童牺牲了生命的英雄女儿——陈思静同学捐款;典型事迹二:启动“救助大巴山野生动物”捐款仪式,全校师生共捐款11080元;典型事迹三:为盲校孩子捐献旧挂历,解决了他们近一年的作业用纸……爱心的甘露,播洒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间。
3.过程评价“三层”调控。为收到理想教育效果,评价应遵循共性与个性结合,关注被评价者主体地位,重视评价过程管理的原则。在以感恩为核心的责任教育中,我们按照各年段教育内容设置考评指标,务实考评管理,做好学生、教师、家长及相关社会人士三个层面的适时调控:一是学生制订发展目标,自评和互评感恩内容达标情况,自我总结学期收获;二是教师综合鉴定学生学月与学期成长情况;三是家长及相关社会人士对学生成长给以点评与寄语。据此在教育过程调控中提高学生责任意识,促使其健康个性的形成。
4.教育资源“三个”结合。学校主动与家庭、社会联系,让学校“感恩小环境”带动社会“感恩大环境”,让学生怀着感恩之心,处处与他人为善,与自然亲近,与社会融合。
多元化指导家庭教育。通过“制定家长学校各组织机构的章程,建立各类家校联系制度;利用校园网发表家教指导文章;凭借校报刊登家长教育心得;设立校长公开电话;制定校长接待家长制”等多途径、多方式指导家庭教育,让家庭成为孩子责任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亲人成为学习楷模,积极参与感恩行动。
协同式服务社区教育。主动向社区开放学校教育场所;与社区合作,举办社区艺术节或体育竞赛;与街道工作人员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或公益劳动;利用校园网展示社区教育实效;带领学生主办社区黑板报;组织学生慰问孤寡老人与军烈属;邀请社区领导到校举办“走进社区”讲座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承担责任并感恩社会。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者要胸怀感恩,承担起以睿智、勤劳、进取、创新回报教育的使命,倾力形成以感恩为核心的责任教育工作特色,突出学校道德思想价值的积极趋向,从而在我们孜孜不倦的教育征途中沉心静气引领学生存责任之心,践感恩之行,让新时期的接班人在感恩中学习、在感恩中生活、在感恩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