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巧用文学作品促进幼儿道德成长

2018-09-23 11:00:20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巧用文学作品促进幼儿道德成长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是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形成的品德、个性、行为、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_正因如此,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留下了经典训示:“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二”何为培养得宜,如何培养得宜,我们的策略是:巧借文学作品,促进幼儿道德成长

  一、幼儿的道德结构及其发展特点

  幼儿的道德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幼儿的道德发展过程,是幼儿个体学习社会规范,逐渐建构自已的行为准则的过程,其实质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逐渐内化的过程。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的道德认知和分辨能力尚不成熟,直观、形象、具体的思维特点,使他们理解能力欠缺,同时,幼儿情绪情感的波动性大.所以,他们的行为常常随着主观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

  二、文学作品对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作用

  文学作品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一直备受重视。人们普遍强调用文学作品进行启蒙教育,他们希望在用文学作品向儿童传递社会、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能培养孩子们美好的情感、心灵和健全的人格。夸美纽斯也说:“用寓言、动物故事和其他巧妙组织起来的小说,磨砺儿童们需要锻炼的天赋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儿童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小故事,而且也容易牢记于心……他们在使儿童聚精会神的同时,灌输着曰后看来是极为有益的知识。”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儿童在不同时期对文学作品的需求呈阶段化特征:2~4岁摇篮童话期——这时的幼儿充满幻想,4~6岁传说故事期——这时的幼儿正处在“第一反抗期”,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强调“我想……”“我认为……”“我必须……”希望得到成人绝对的尊重和信赖。无论是哪一时期的幼儿,他们对童话故事、童谣、优秀的民间故事、传说故事很感兴趣,如果成人让他们多接触童话、童谣、故事作品,孩子们会被其中的内容、情节、人物昕吸引,逐步学会辨别美丑、对错、善恶,建立起良好的生活观念和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据此,幼儿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可与文学作品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浅显、生动、有趣且富含诸多鲜明的善恶行为、道德认知的文学作品,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二在文学作品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宜的内容,尤其是那些情节连贯、易感知、便模仿,人物的善恶特征明显的内容?

  三、巧用文学作品的策略

  为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德育功能,我们在进行文学作品赏析的同时,巧妙挖掘作品潜在的德育价值,以“儿歌导行、故事怡情”策略助推幼儿成长。

  1.儿歌导行

  根据幼儿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目标中的规范和要求,我们发动全园师生选编和自编了四类十二种导行儿歌,具体包括:文明礼貌类、爱心感恩类、团结友爱类、行为习惯类(即进餐、如厕、洗手、午睡、穿衣、穿鞋、叠被、整理、学习)。每一类儿歌都对托、小、中、大不同年龄班幼儿给予层次性导引。以“文明礼貌类”儿歌为例。

  托班《问候歌》:“小鸡小鸡——早早早,小鸭小鸭——好好好,小宝宝小宝宝——抱抱抱  ”此类简短上口的儿歌,托班的宝宝们不仅愿意学,还能用身体动作表演,他们甚至还能将礼貌延续到家里,带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边说儿歌边互相抱抱,感受亲情。

  小班《夸小手》:“见面握握手,走路拉拉手,再见挥挥手,夸夸礼貌手”小班幼儿通过朗读这首儿歌,就能领会即便是小手都要做礼貌的事情。

  中班《懂礼貌》:“入园叫声早,老师客人笑,见到同伴点点头,互相问个好。离园说再见,老师把我抱,亲亲我的小脑袋,夸我好宝宝。”此儿歌可以引导中班幼儿在来园、离园环节怎样对老师、同伴、客人讲礼貌。

  大班《礼貌歌》:“见面了——你好,分手了——再见。求助他人——请您,受人相助——谢谢。接待客人——请坐,送别客人——慢走。无力助人——抱歉,做了错事——见谅。打扰别人——对不起,听到歉意——没关系,得到感谢——别客气!”大班的这首儿歌对各种礼貌用语进行了正确引导。

  同样的目标,不同的要求,幼儿主体、自主创作、内容上口、易学易记,这样的儿歌更适合孩子,更利于导行。通过一段时间的诵读、内化、对照、使用,久而久之,孩子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